科思創在2025財年開局平穩,符合預期。第一季度銷售額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約為34.8億歐元,同比僅小幅下滑0.9%。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同比下降約50%至1.37億歐元,符合預期,主要原因為荷蘭馬斯夫拉克特PO11工廠計劃關停的一次性影響。盡管如此,EBITDA仍處于年初業績指引區間上限,且略高于市場預期的1.25億歐元。
受持續的地區沖突以及美國政府關稅政策引發的新一輪貿易緊張局勢影響,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加劇,全球2025年經濟增長預測已從2.8%下調至2.6%。在市場環境依然嚴峻的背景下,科思創在既定區間內收窄了2025財年EBITDA以及已使用資本回報率減去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差值(ROCE over WACC[1])的指引。
科思創現預計2025財年:
- EBITDA介于10億至14億歐元之間(此前預計:10億至16億歐元之間)
- 自由經營現金流介于0至3億歐元之間
- ROCE over WACC介于-6.0至-3.0個百分點之間(此前預計:-6.0至-2.0個百分點)
- 所有環境相關的工作場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介于420萬至48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之間
- 第二季度EBITDA介于2億至3億歐元之間
[1]已使用資本回報率(ROCE)是衡量公司已動用資本的投資回報,評估科思創盈利能力的關鍵管理指標之一。如果ROCE超過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則公司創造了價值。
第一季度,集團重點聚焦持續推進“可持續未來”戰略的系統實施。科思創與利安德巴塞爾(LyondellBasell)共同決定永久關閉位于荷蘭馬斯夫拉克特的環氧丙烷/苯乙烯單體(PO11)合資生產設施,以進一步優化其產品組合。在對市場環境進行全面評估后,公司作出這一決定,其背景是全球產能過剩、歐洲能源及生產成本高企,以及來自亞洲生產商的競爭。該舉措是科思創STRONG轉型計劃的一部分,集團旨在通過該轉型計劃系統提高自身的效率與競爭力。
同時,科思創正系統推進向全面循環和氣候中性生產轉型,其中一個關鍵措施是提升能源效率。今年3月,集團對其在2024年年報中設定的目標進行了進一步細化:到2030年,科思創計劃將每噸產品能耗較2020年降低20%,相當于減少55萬噸二氧化碳排放。該目標的達成將是科思創到2035年實現運營氣候中性的重要里程碑。同樣具有重要意義的是,集團已完成對位于德國多馬根基地TDI工廠的全面現代化改造,這也是歐洲最大的同類生產設施。在該改造中,一套利用工藝余熱產生蒸汽的新型反應器系統每年可減少約2.2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充分證明氣候保護、運營效率和工業競爭力可以兼容并進。
第一季度,功能材料板塊銷售額為17億歐元,與去年同期持平。EBITDA下降87.4%至1300萬歐元。這一方面是由于關閉PO11工廠的相關支出產生了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大幅上漲的能源價格導致利潤率下降,抵消了銷售價格提升帶來的正面貢獻。若剔除生產裝置關閉的一次性影響,EBITDA將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該板塊2025年的EBITDA預計將介于4億至7億歐元之間。
解決方案和特殊化學品板塊銷售額下降1.2%至17億歐元。銷量增長與積極的匯率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平均銷售價格的下滑。EBITDA下降13%至1.81億歐元,主要歸因于銷售價格下降及由此導致的利潤率降低。然而,與上一季度相比,EBITDA實現環比增長,這主要得益于涂料與膠粘劑事業部的銷量上漲。這也幫助提升該板塊的EBITDA利潤率至10.4%。科思創仍預計該業務板塊全年EBITDA將略高于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