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日前出臺《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實施方案(2018-2020年)》,擬聚焦重點行業、重點園區、重點產品,以高標準為引領,以企業為主體,以促進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為目的,培育一批綠色制造標桿,發揮先進示范引領作用,全面帶動造業綠色轉型升級。

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昨天介紹,“十三五”前兩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用能累計比“十二五”末下降201.9萬噸標煤,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0.9%,工業占全市能源消耗比重下降4個百分點,主要工業污染物排放平均下降10%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2.7%,單位增加值用水下降13.7%,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保持97%左右,保持全國領先。
按照新出臺的方案,到2020年本市綠色制造相關標準體系和評價體系基本建成,制造業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生產水平顯著提升,全面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0%以上,重點排污企業污染物排放量下降30%”的“十三五”工業綠色發展目標。全市建設100個綠色工廠、20個綠色園區,開發100項綠色產品,打造10條綠色供應鏈,創建一批國家級綠色制造示范單位,部分企業、園區綠色化水平達到國際領先。
什么樣的工廠能叫“綠色工廠”?記者了解到,其評價要求共包含8項一級指標、30項二級指標,二級指標中包含42項基本要求、33項預期性要求和4項特色加分指標。其中,對“能效領跑者”企業、節水型企業,開展污染在線監控的企業、土壤污染定期檢測的企業等,給予特色加分,充分體現標桿示范引領。企業在基本要求全部滿足的前提下,合計總分110分中得分達到95分及以上的認定為“五星級”綠色工廠,得分85-94分的認定為“四星級”綠色工廠、得分75-84分的認定為“三星級”綠色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