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防水行業繼續保持較快發展的態勢。在為行業發展迅猛而欣喜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行業依然面臨產能過剩形勢嚴峻、產品同質化不斷蔓延等問題。調整產業結構、推進轉型升級是解決當前防水行業面臨諸多問題、打造防水產業升級版的戰略選擇和必然途徑。
目前我國防水行業還存在哪些突出問題?推動產業升級應該采取哪些措施?應該重點發展哪些領域?筆者帶著這些問題,一一尋找著答案。
立足市場 結合企業實際
“大企業的展臺更大了,小企業有很多消失了……”,這一現狀反映了行業優勝劣汰的客觀現狀。而目前各種瀝青基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密封材料、防水涂料、剛性防水及堵漏材料、保溫材料、瓦材等琳瑯滿目,可以說,凡是國外有的防水產品國內也都有。從而透出防水行業內的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問題十分嚴重,結構調整迫在眉睫。目前,我國防水材料生產企業有兩千多家,其中有防水卷材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約1500 家。防水材料行業的產能達到市場需求總量的5 倍,不少企業開工率不足,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
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必須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防水行業中,很多企業展示的是傳統防水產品,在他們看來,調結構的難度非常大,不敢于創新,更沒有調整結構的決心。
據相關專業人士案例研究證明,只要在裝備、技術、產品等方方面面都努力做到最好,不滿足于行業現狀,帶著超前的意識去發展,傳統的防水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就不難。而且,現在很多傳統防水產品都產能過剩,按照老方式去發展,低水平重復建設,這條路已走不通。傳統的防水企業必須進行結構調整,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專家建議,“在突出防水主業的同時,涉足多領域,多元化發展,形成產業鏈條”。而防水行業中被譽為行業 “黑馬”的藍獅防水正意圖進行結構調整戰略,以防水材料生產為基礎、結合防水施工,上下游多元互補發展,顯示出強大的盈利能力。它的發展模式無疑給行業良好的榜樣效應,顯示出企業的獨特魅力。
目前,防水行業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應著眼市場需求,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服務的升級,提升傳統產業,淘汰落后產能,提高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和附加值。并且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正當時,淘汰落后轉型升級是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防水企業如能把握行業發展機遇,就能推動產業由大變強。
評論加載中...
|
中國涂料雜志社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1985-2014 by www.diesa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