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圍繞“對機床裝備行業創新發展的思考與專機柔性生產線整體解決方案必須水乳交融,互為犄角”的主題,金嶺股份董事長雷立猛先生熱心地解答了各種問題。為何雷立猛先生一直堅信遠大的目標和強大的企業文化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金嶺股份未來的發展目標是什么?金嶺股份是如何迎接潛在的機遇與挑戰的?相信大家都迫不及待想要知道這位新任掌門人是如何應對挑戰的吧,接下來就讓我為大家一一揭曉。
《中國涂料》:您認為金嶺文化對新一代金嶺人有哪些影響,比如是如何影響到您的?
雷立猛:首先,湖南金嶺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傳承長沙二機床廠)創建于1956年,是我國原機械部定點車床生產廠家、國有中一型企業,現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首批百家創新型企業,改制成立于2017年8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機床行業經歷著快速的發展,與湖南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會長許世雄先生的一翻談話讓我對機床行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感情,因為中國“老機床十八羅漢”中有許多企業隨著市場競爭境遇令人不勝唏噓……,喚醒了我作為中國新一代商業接班人的歷史使命感,我希望機床裝備行業創新發展的思考與專機柔性生產線整體解決方案必須水乳交融,互為犄角。
《中國涂料》:這是金嶺的目標,也是其為之奮斗的使命嗎?
雷立猛:是的。機床裝備中有三分之一(包含生產中的能耗)遭到損失或浪費。這些事實充分說明存在巨大的改進空間,而金嶺所處的獨特地位,有助于做出有效改變。我們定下宏大目標,希望通過新一代專機柔性生產線解決方案將能耗、人力、用水量和廢棄物降低50%。
《中國涂料》:您希望如何實現這樣的階段性變革?
雷立猛:從兩個方面出發。首先,我們需要在挑戰中發掘機遇和商業案例。例如我們此次引入的戰略合作伙伴PUHLER GmbH是一家總部位于德國漢堡專注于納米研磨智能裝備的科技公司,PUHLER GmbH已將該核心產品技術和品牌MAXXMILL授權金嶺股份在中國進行組裝和銷售,并共同簽署戰略合作開發智能研磨拋光系統柔性生產線解決方案,共同打造:“德國技術、本地智能成套解決方案”。其次,發揮新技術潛力非常重要,特別是數字化和智能制造科技。這些領域已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我們需要保持足夠的關注并做出明智決策,充分利用新技術,在效率和可持續性發展方面實現質變。
《中國涂料》:明確目標為何對您如此重要?
雷立猛:目標讓我們做的一切都富有歷史意義,這也是我個人的驅動力,并非單純追求盈利,而是致力于開發能夠影響人類健康與幸福之解決方案的能力。我們始終堅持這樣的目標,我堅信為目標遠大的公司效力對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一代新金嶺人來說非常重要。他們希望了解,他們為之效力的公司,正在盡其所能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中國涂料》:正如您所說,目標的本質是長期規劃。這與當今不斷變化的態勢以及快速行動的必要性如何協調統一?
雷立猛:對我而言,這只不過是問題的另一面。我們確實生活在不斷高速發展的世界中,試想人工智能飛速發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當今世界瞬息萬變,但兩年后,我們會發現這不過是科技風暴的序曲。在這種環境之下,目標和意義宛如暴風雨中的燈塔。目標為我們指引前進方向,讓我們在長跑中鎖定終點。我提到“我們”,因為創造未來的任務,不是某一個人的責任。這需要合作創新的文化,讓所有金嶺人一起努力,實現企業的社會價值,為顧客創造價值、為員工實現價值、為社會展現價值。
《中國涂料》:持續推動創新需要哪些要素或哪些不足?
雷立猛:研發投入不足:坦率而言,充足的現金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我們要具備投資未來的能力。機床行業轉型升級進展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長期研發投入不足;二是基礎理論研究欠缺:機床工具行業基礎共性技術研究欠缺也是一個困擾行業多年的老問題。企業的核心就是創新,而基礎研究又是很大的短板,我們在這方面投入不多,因此特別需要建立健全基礎研發機制。同樣,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和突破非常重要,需要給予極大的關注;三是復合型人才問題突出。人才問題是目前所有企業面臨的一個很大的難題。金嶺股份參與到專項研究中的碩士寥寥無幾,依照企業目前的現狀,談工匠精神、談奉獻容易,但是想真正留住人才很難。事實上,機床工具行業自從邁進數控時代,就同時步入了軟件行業,是典型的高科技和人才密集型產業。數控機床行業需要大批優秀的數學人才、計算機人才,數控機床行業本質上是在跟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爭人才,但目前行業的生態環境難以吸引到所需的優秀人才。不僅研發人才難求,我們有些很好的裝配技師或技術工人,最終卻轉向了網購或外賣平臺等工作崗位。
《中國涂料》:您能否詳細說明為何文化如此重要?
雷立猛:再好的戰略也不過是紙老虎,只會產生自我強大的幻覺,一旦脫離堅實的基礎就會分崩離析。知名作家、管理顧問彼得·德魯克曾說過:“文化能把戰略當早餐吃。我完全贊同這一觀點,而且,我正準備著手編寫《金嶺63年》一書,意為展示老一代金嶺人為金嶺所做的一切努力和曾經輝煌歷程,也激勵我們新一代金嶺在創新之路上煥發出執著創新的勇氣與銳氣。同時,我并不否認戰略的重要性,而是強調如果戰略不能與支撐的文化協調一致,將無法發揮效力。我們公司的價值觀是信任、主人翁精神、創新和激情。這些價值觀與“為勝利而戰斗”的戰略是構建鼓勵企業家思維文化的關鍵要素。發揚為勝利而戰斗的精神,摒棄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想法,充分發掘市場中未開發的潛力。
《中國涂料》:長期來看,您希望為繼任者打造一個怎樣的金嶺?
雷立猛:我的目標是交出一家以追求更高目標而著稱的強大公司,金嶺將在2020年迎來自己64周年慶典,這樣的長期發展源自于國有企業改制民營股份制的模式,源自于對社區和社會的積極塑造,這也根植于我們的文化之中,以及我們對創新的渴望之中。成為金嶺傳奇的參與者,我倍感榮幸。我深刻認識到自己的責任——與金嶺家族、董事會和管理團隊共同帶領公司以創新促發展,砥礪前行,不畏挑戰。人們總是說下一代才是創造未來的主體,但是讓金嶺這個金字招牌準備就緒以應對未來挑戰卻是我們不容推卸的重任。
《中國涂料》:金嶺,如何為勝利而戰斗?
雷立猛: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取得了諸多成就。無論實際情況如何,實事求是始終是第一步。因此我們建立廣泛的網絡,充分了解當下的實際情況。我們與客戶合作,充分認識客戶面臨的挑戰,接下來確定致勝方法。目前,行業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企業分化越來越明顯,某些企業沒能適應新的變化的需求而走入困境在所難免,但也有武重等企業因及時調整策略、深挖用戶需求而實現了逆勢增長。我個人認為,在某些細分領域,我們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并沒有拉大,有很多國產機床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滿足高端用戶需求,可以替代進口機床。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國產裝備,才致使很多國外機床紛紛降價。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金嶺數控復合機床、多軸聯動加工中心、智能研磨拋光系統柔性生產線已經站到國際先進水平第一方陣,在美國、歐洲、東南亞等國家贏得市場,成為湖南的出口強企之一,為中國機床爭得了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