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化工行業相關產能過剩狀況加劇,人們不禁產生這樣的疑慮,中國還是跨國公司的投資熱土嗎?9月14日,與上海2016中國國際石油化工大會同期舉辦的“跨國化工企業在中國未來的發展”論壇上傳出這樣的信息:外資對中國依舊“熱情”,跨國化企對中國未來充滿信心,但投資側重會有所改變。
瓦克大中華區總裁林博表示,討論中國是否仍是跨國化工企業投資熱點的時候,首先要看這個市場的規模以及未來。中國目前的城市化進程決定了對化學品的需求還將增長,未來全球30%的化工產品會在中國使用和消費,瓦克對中國的未來非常有信心,中國對于跨國企業來說仍然具有吸引力。
凱米拉(上海)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陳桂武稱,凱米拉在華生產的產品除了供給中國客戶,還提供給其他東南亞國家。中國是非常重要的原料提供地,同時也是整個亞太區最大的市場,中國市場的業務占公司整個亞太區業務的一半以上。雖然中國經濟現在進入了新常態,但仍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新常態下GDP目標仍在6.5%以上,這么大的增長不管對凱米拉還是其他的跨國公司來講,都非常有吸引力。所以,凱米拉還將繼續投資中國,而且投資不僅僅是在硬件方面,還會投資在人才方面。
據了解,卡博特、凱米拉等已宣布將在中國繼續投資。但在對華投資熱情不減的同時,外企的投資側重會有所調整。卡博特公司資深副總裁、國際化學品制造商協會(AICM)理事會副主席朱戟表示,2012年、2013年外資在華投資可以說得上是爭先恐后,卡博特公司幾乎將全球的絕大部分投資都放在了中國。幾年前,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并購主要考慮的是市場的份額或者市場地位。但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目前跨國化企會更多考慮并購企業在環保、法規方面是否合規。此外,跨國公司近來在華越來越重視創新方面的投資。在朱戟看來,創新是一項長期投資,與公司的發展戰略密切相關。
液化空氣集團亞太執行副總裁范紹輝持相近的觀點。他認為在中國進行創新方面的投資時,必須與中國政府以及企業有更多的合作,同時還要加強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此外,在業務發展要數量、更要質量的背景下,跨國化企將更注重培養當地人才。
“跨國化企還會繼續在華投資,但投資決策會更加謹慎。”針對這一行業目前普遍認同的觀點,朱戟也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認為外資投資并非現在才謹慎,從過去30年跨國化企在華的發展來看,外資的總體投資速度相對本土企業還是比較慢的,原因就是跨國公司在進行投資時,對成本因素、政府政策以及稅收等方面的問題都會謹慎考慮。
論壇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化學品制造商協會(AICM)聯合主辦。